花开荼靡的意思

“花开荼靡”与“荼靡花开”意思相同,又不尽相同。

“荼靡”是一种花卉名称,蔷薇科,落叶小灌木,攀援茎,茎上有钩状的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椭圆形,花白色,有香气。

荼靡过后,无花开放,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。

诗词里经常用到一句“开到荼靡花事了”,有感伤之意,表达无尽哀婉和凄凉之意。此句最早出自宋代王淇的诗《春暮游小园》,因其微言大义,语出哀怨,无人能及,遂成一句经典词语,世代广为流传。

笔者在此抄录原诗文,供大家欣赏!

一丛梅粉褪残妆,涂抹新红上海棠。

开到荼靡花事了,丝丝天棘出莓墙。

《红楼梦》中十二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候,麝月抽到的是荼靡花,叫“韶华胜极”,因为荼靡花是春天最后的花,开得最晚。书中以荼靡花暗喻麝月是最后一个离开宝玉的丫鬟。

苏轼诗:“荼靡不争春,寂寞开最晚。”任拙斋诗:“一年春事到荼靡。”

“开到荼靡花事了”,意为荼靡花开时,春天以来渐次开放的花儿都悄悄退场了,把极致的绚烂让给了火热的夏天,夏天是条达葱茏的绿意,花儿不再是主角,夺人眼目!

荼靡花开,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。荼靡花开,表示感情的终结。爱到荼靡,意蕴生命中最灿烂、最繁华、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或已经失去。

佛家典故指荼靡花开过之后,人间再无芬芳。荼靡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,荼靡花开之后,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花!

所以,综合以上论述,“花开荼靡”与“荼靡花开”用一种物象,比拟类似的失落的情感,哀婉叹息,悲凉至极!

两者的意思基本上类似,都是表达到了颓势不可挽回之意,仅仅是语序不同而已,这是约定俗成的理解,但凡诗词中出现这样的意象,无论用那种句式,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是一样的。

如果用字面意思来理解,“花开荼靡”是花儿即将开败了的意思,这里的“荼靡”是借喻。“荼靡花开”是春天里最后的花儿,荼靡花悄悄开放了,也意味着一切即将结束!

这两种解释前者重意,后者重理。笔者倾向于前者,但凡出现荼靡花开的意象,无论那种说法,必是表达了哀伤无力之感!

以上个见,不揣浅陋,愿与各位方家共同探讨!

花开荼靡的意思图1

看到这个话题,让我想起因为“荼䕷”这两个字,开得一个“国际玩笑”。在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讲一下:那是2017年在云南“南国书香节”上有两个中国大学生与韩国著名诗人李晟馥探讨宋词,咱们的两个大学生就把这两个字弄错了,跟你写的这两个字一模一样,人家李晟馥是个中国通,就明确指出,这是错别字!大学生不服气呀,就搜X度,Ⅹ度上显示与大学生写的一样啊!李晟馥说:“我不相信你们的这度、那度,我只信你们国家的出版物!”结果一查《中国诗词举要》,两个大学生傻眼了。这个事引起了参会的日本、新加坡、韩国等诗界的嘲笑,弄得我国很没面子。

“荼䕷”是一个花名,也称“酴醿”。藤本或灌木,身披微刺,外形上近似蔷薇或木香,花朵素白单薄,不浓艳,花开在仲夏。苏东坡有诗说:“荼䕷不争春,寂寞开最晚。”宋•王琪也有诗“开到荼䕷花事了。”

为什么两个大学生闹出笑话呢?其实,这里是有情可原的。因为这属于一个文化衔接问题,我国建国之前的几个朝代都用繁体字,建国后又历经几次简化字体。你像“荼䕷”(音读图谜),“荼”大家都知道,如成语“如火如荼”。但是,这个“䕷”字就极少用了,原来的《康熙字典》还有这个字,《新华字典》就没有这个字了,也没这个字的简写。不过,国家出版物和教科书出版都还是保留这个字的。但现在的年轻一代可没那么细心,咋省劲儿咋来,一搜X度就算准了。这不就闹出笑话了吗?

“荼䕷”与“荼蘼”那个正确?无疑前者是正确的!后边这个“蘼”只是个代替字,它有它的意思和用途,最起码把它和“荼”相搭是不准确的。另外,“荼䕷”还有同称花名“酴醿”可用,苏东坡就专用这个花名,如《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见饷二首其一》为例。何比再闹出“国际笑话”呢?

绕了一大圈,才拐到正题,我觉得,“花开酴醿”与“酴醿花开”在诗词句中意思是否相同?这个意义不大,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创作诗词时,作者为了意境的需要或者平仄、韵脚的安排,常常颠换用字、反转用字。不必要去细究这些末节吧!我最近写了一篇小文,题目叫《红楼里麝月拎得清,知进退,才能开到荼䕷》,连花都不带,你想读者能看不懂吗?

花开荼靡的意思图2

(0)
上一篇 2022年8月7日 上午11:41
下一篇 2022年8月7日 下午5:00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